2019

Toronto TAIWANfest 2019

越愛台灣 「與亞洲對話」系列第四年,多倫多台灣同鄉會透過加拿大多元文化委員會(CMC)的引薦,與密西沙加越南社區中心(VCCM)及多倫多越南協會(VAT)合作,邀請表演團體、藝術家和社區一起參與,藉由藝文活動了解越南文化以及彼此之間的連結。 勇氣 生存,對許多人來說代表一種勇氣;活著,則是從痛苦之中找到人生的意義。當人們流離失所,生活不順遂時,為了更好的生活所展現的韌性,就是美的本質。畫家、音樂家、詩人和藝術家,都喜歡在人們身上捕捉韌性之美作為創作素材,而這些作品也往往會激勵他人找到繼續前進的力量。 戰爭經常展現出人類最糟糕的陰暗面,暴力則是獲取權力與慾望最簡易卻惡劣的方式。如同亞洲許多國家一樣,越南和台灣都共同經歷過抵抗入侵者、生活在外來殖民政權的歷史篇章。經歷動盪的社會,人們一次又一次的重拾家園、探索文化,重新回頭品味自己的國家;不凡的女性堅毅的維繫家園,就像是一個個故事,展現生存所需各種面向的韌性。 真實的勇氣是甚麼樣貌?生存,何時竟然成為了藝術?

2018

Toronto TAIWANfest 2018

台灣想菲 是時候和菲律賓一起來Party了!第三年的「與亞洲對話」系列,邀請大家一起來狂歡,從派對中認識我們的文化根源。今年活動內容首次成為CTV晨間節目Breakfast Television的特別橋段,讓台灣文化節觸及大多倫多地區更多的新觀眾。 在發現中學習 多元文化的意義是什麼?族裔認同又代表著什麼?誰可以決定你的認同或是你屬於哪個族裔?是居民的文化定位了唐人街,還是唐人街決定了什麼是華人的文化?在一個追求方便與速度的地球村裡,我們用數據把人歸類;從以前陌生人用刻板印象決定我是誰,到今天我們被人工智慧演算出我們應屬的族群。究竟什麼時候才可以用真誠的內心去回應自己對多元文化的好奇與學習,不再讓尊重變成老生常談,更不畏懼尋找真理。 馬丁路德博士1963年的演講喚醒了美國種族歧視的良知;加拿大政府一直到2008年才有總理為殘酷的原住民學校政策道歉;奧普拉在2018金球獎動人的演講還在肯定與鼓勵女性為自己發聲。什麼時候才會有人發現自己可能無心地正在霸凌別人的文化認同呢?學習與欣賞另一個文化,在其中找到與自我在過去、現在或未來的連結,就是一種成長。語言是我們對話的工具,打開我們的視野。有南非國父之稱的曼德拉曾說:「你用別人懂的語言與他對話,他聽懂了;你用別人的語言與他對話,他感動了!」

2017

Toronto TAIWANfest 2017

與日本乾杯! 在成功與香港共舞之後,台灣文化節接著與日本進行對話。多倫多台灣同鄉會努力帶進日本社區一起參與活動,並且邀請本地音樂家、藝術家及組織團體,呈現豐富的節目內容。 在各種文化慶典中, 舉杯言歡似乎是一種共同的語言, 交杯觸碰時發出的清脆響聲, 似乎有著許多意涵; 無論那瞬間代表的是對過去成就的慶祝、友誼的共享或是未來生活的期待, 都是一種超越自我的展現, 創造雙向或多面的對話。 「與日本乾杯!」是探索台灣與日本文化的交錯、歷史的淵源及生活的對話, 以多元文化為國家重要建國價值的加拿大而言, 乾杯帶來了無限的想像!

2016

Toronto TAIWANfest 2016

與香港共舞 在共同製作單位多倫多湖濱中心的支持下,多倫多台灣同鄉會與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於2016年開啟了「與亞洲對話」系列-每年在台灣文化節邀請不同亞洲文化對話的五年計畫。透過各種藝術和跨文化的交流,每年都是一個新的機會,讓不同族裔的社區自己詮釋和闡述,與台灣、加拿大甚至世界的文化連結。在加拿大最活力繁榮的市中心之一這樣的環境下舉辦,更加突顯了加拿大引以為傲的多元性。 在華人世界中,台灣與香港同樣擁有相似的殖民歷史背景,卻也充分展現出獨特的文化特質;思源是更進步的動力,自由是更成功的力量,2016年台灣文化節邀請香港來一場文化共舞,以「思。源」為主題,從認識過去,學習成長,承擔責任,解脫束缚中,感受香港與台灣那股進步的力量,體認帶領世界華人對文化民族定義的進化,創造一個更有包容性的文化意識。

2015

Toronto TAIWANfest 2015

在歷史的洪流中,一顆小石頭會造成多大的漣漪?過去的四百年裡,台灣經歷了不同的文化、殖民統治和國際現實的利益交換。這樣錯縱複雜的歷史,為現在的台灣人民(涵蓋原住民)帶來了包袱與壓力。但在這樣的艱辛中,沒有改變過的是台灣人民心中的那點光芒,「希望」能夠毫無恐懼的自主未來生活與文化的理想。過去有許多相同理想的先進們犧牲了人生,用盡全力照亮了台灣的發展。接下來,年輕世代努力著旺盛這把「希望的火炬」、點亮未來。 

2014

Toronto TAIWANfest 2014

台灣文化節歡慶10周年!多倫多台灣同鄉會與多倫多湖濱中心、加拿大亞裔活動協會共同合作,再次帶著每年夏天的盛事台灣文化節回來! 以非台灣原生植物的藍色小花「勿忘我」作為當年主題,象徵外來文化傳入台灣後內化綻放,成為充滿活力、多采多姿且不斷進化的台灣文化。如同藍色小花勿忘我,在世界大國的眼中可能沒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力,每一個在寶島上的人物故事卻有著放眼國際的抱負與志向。每一位台灣人都是形塑台灣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重要基石,我們都是傳承台灣、榮耀台灣的珍貴資產,是世界無法忽視的存在! 

2013

Toronto TAIWANfest 2013

文化是人類文明發展的一部分,不但代表著我們先人的故事,也同時廣義的詮釋一個社會或族群的生活方式。 而附著在文化底下的智慧正是奠定我們未來的基礎,也一直引導著我們新文化的成形。 地球上的海洋是人類所知的星球中,佔有最大的地形面積,但是人類卻只認識了非常微渺的一部分。此外,海洋更是各種生命中重要的一環,影響著我們的生態及氣候的變化;不同的文明也藉著海洋的連結有了交流,而海洋所代表的多元、包容及無邊際的意義,是否也蘊含著人類演進的重要秘密。 台灣,一個與海洋有密切關係的國家,在長期的文化定位困擾下,是否能夠在海洋的啟示下,向過去學習,進而凝聚對未來的共識。 

2012

Toronto TAIWANfest -2012

加拿大台灣文化節以分享台灣經驗為主軸,提供加拿大移民族群中重要的對話平台,探索「生活藝術」的形成與發展。過去台灣社會發展的心路歷程,台灣人民「敢夢」的精神讓「不可能」變成「可能」,台灣文化裡「執著」的性格,讓夢想可以成真 - 「逐夢、築夢」不但反應了台灣文化的特質,也呼應著加拿大移民社會的中心價值。 對一個移民社會而言,新住民對新家園一致的期待,無論族裔的背景、語言或信仰,都離不開提升對「生活方式Life Style」的夢。即便在各種生活方式的影響下,加拿大或許找到一個可以凝聚更多共識,建立新世紀的「加拿大認同」。 

2011

Toronto TAIWANfest -2011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加拿大為自身的多元文化和族群和諧感到驕傲;台灣這樣一個島嶼國家,因為擁有複雜的歷史歷程,則難以擺脫既有的刻板印象。台灣處於各國互通有無的樞紐位置,其多元文化匯聚影響台灣新世代文化的形成,成為新形態藝術表現的基礎。文化傳統保存與摒棄之間的衝突和混亂成為台灣創新思維的養分,並進一步追求超越與成功。是時候讓世界敞開胸懷,看見台灣,看見名為「台灣崛起」的文化現象。2011年台灣文化節達到7萬入場總人數。

2010

Toronto TAIWANfest 2010

2010年時,世界都在看著加拿大;當台灣文化節被徵召為冬奧接棒時,加拿大的台灣人微笑著。這不是場都會、省籍或是國家尊嚴之爭,而是「向世界發聲」的機會真實地觸動了我們;擁抱「偉大的夢想」永遠不會停止,世界新的歡笑與溫暖會因它而存在。溫哥華冬季奧運與 2010 台灣文化節或許帶來了新的頁章,「有夢最美」仍舊是最古老的成功之鑰。